文章專區

2020-12-15以低溫超音速3D列印打造生醫元件 468 期

Author 作者 林承勳。
快速成型技術(rapid rototyping,RP)之一的3D列印近年來蔚為風潮,但列印金屬的過程中,其高溫可能會出現殘留應力(residual stress)、相變(phase transition)與變形等缺點。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機械及航太工程學助理教授莫里迪(Atieh Moridi)與其研究團隊,開發出用超音速噴射、堆疊鈦合金的新技術——冷噴射(cold spray),不但沒有上述壞處,還能大幅增加產品的耐用性。研究發表於《當代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Today)期刊。

高溫處理金屬有何缺點

3D列印的原理是先透過電腦掃描現有物體,或是用繪圖設計出立體的三維模型,接著以切層軟體將立體模型分割成二維幾何形狀,最後藉由製造器械將原料依著這些分解後的平面圖案,層層列印堆疊起來,就能產出想要的成品。相對於傳統將大塊原料雕琢、切割的「減法式」加工方法,這種層層列印堆疊、「加法式」的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在產製上有更多運用的空間與彈性。

然而,想要列印堆疊金屬材料,勢必要將溫度提高超過金屬的熔點,一般多是利用雷射加溫將金屬熔化再塑型。雷射加熱、冷卻的過程中會促使原料膨脹、收縮,若是原料內出現超過彈性限度的永久性變形,就有殘留應力存在,這會讓成品容易出現斷裂、難以久用。另外,高溫還可能會造成金屬相態(如固、液與氣態)突然變化,或是金屬轉變成超導體或絕緣體等的相變問題。

以冷噴射技術取代高溫黏著

為了避開這些缺陷,莫里迪與合作者開發出用噴嘴加壓氣體來噴射堆疊鈦合金等技術,打造出「冷噴射」。莫里迪進一步解釋,「將冷噴射應用在製造Ti-6Al-4V(鈦-6鋁-4釩,一種高強度、高耐蝕性的鈦合金)的多孔結構上,我們採用塑性變形(plastic deformation)黏著原理,來取代以往純粹用加熱來黏著粒子的手法。」

透過電腦精密計算,冷噴射控制能以約每秒600公尺的超音速(音速大約每秒343公尺)噴射45∼106微米(一微米等於10-6公尺)不等的顆粒,不但能達成塑性變形黏著,還有利於創造適合用在生物醫學方面的多孔結構。假使速度過快,反而還會超出粒子負荷、降低黏著的效果。接著,多孔鈦合金元件列印步驟結束後,會經過800、900℃的加熱處理,好讓金屬顆粒達到更佳的黏著狀態。

等等,不是才說它的名稱叫作「冷」噴射嗎?其實名稱「冷」的意思是,相較起雷射列印超過鈦合金熔點的1626℃而言,以相對低溫就能製造鈦合金元件,且其強度、品質均勝過雷射列印。

生物相容性更佳的新選擇

除了成品耐用度升級外,研究亦顯示,Ti-6Al-4V合金與鼠類的MC3T3-E1 SC4前成骨細胞有良好的相容性,不會引發免疫或發炎反應等危害;加上其多孔結構有許多的空隙,能讓骨細胞生長、整合、固著,很適合用來當作如人工膝關節、髖臼、面部骨板與金屬牙冠等骨科植入物的材料。

「許多病人回診動手術的原因,就是因為植入物鬆動並造成疼痛困擾。利用多孔結構鈦合金植入物能降低鬆動的機會,這對病者術後休養將會帶來很大的改善。」莫里迪提到。儘管目前團隊將研究聚焦在鈦合金於生醫方面的應用,但基本上能夠承受塑性變型的金屬材料,都能受惠於此技術。未來,冷噴射是有機會推展到建設、運輸、能源等大型工業上使用,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新聞來源
Atieh Morid et al., Solid-stat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porous Ti-6Al-4V by supersonic impact,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