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0-09-10分辨水腦症與失智症的臨床與核醫技術 465 期

Author 作者 撰文|陳科廷。
講者資訊
1. 陳怡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神經內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2. 何宗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
3. 黃聖堯/長大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博士
4. 陳科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師

 
水腦症(hydrocephalus),即腦裡面有「過多的水」, 這些水就是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腦脊髓液雖然不含任何神經細胞,但在神經系統中的角色卻非常重要,它為神經帶來養分、帶走廢物,並對正常活動所產生的腦部晃動進行緩衝,也維持大腦的環境酸鹼值恆定。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腦脊髓液處於分泌、循環與吸收的動態平衡,一旦這個平衡受到破壞,就可能產生水腦症。
 
另外,好發於老年族群的原發性常壓水腦症(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會伴隨步態不穩、小便失禁、記憶力變差等三項常見症狀。然而,由於老年族群亦是腦神經功能減退的年紀,臨床上這些症狀容易被誤解成退化性失智症,最終延遲接受治療的時機;相對來說,也有退化性失智症被當作水腦症治療的案例。此系列演講將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與長庚大學合作,帶領與會者從這個重要的臨床問題出發,進入水腦症的世界。首先,陳怡君1將由失智症專家的角度剖析iNPH與失智症的臨床異同。緊接著,何宗穎2會講解運用核醫影像(18FDG-PET)區分退化性失智症與iNPH。黃聖堯3將分享解構出iNPH患者的大腦代謝網路連結(metabolic brain network)特徵。最後,陳科廷4將講述以手術者的角度回饋18FDG-PET在iNPH的臨床應用,期待能激盪出更多關於水腦症診斷與治療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