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0-05-15誰該擁有基礎設施? 461 期

Author 作者 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美國的年輕世代就是目前躍居主力軍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他們有意翻轉美國命運,大步前進,因此強烈籲求嶄新綠色經濟政策;這次還有更重要的議題登場:不僅僅攸關改善社會前景和所有美國人的經濟福祉,也敦促國家和人民站上第一線,投入減緩氣候變遷和挽救地球生命的行列。

從倚重化石燃料至今卻奄奄一息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轉型到智慧綠色零排放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這就是綠色新政的真正核心。

 
基礎設施革命一向是公共—民間企業攜手合作的夥伴關係,需要能號召各級政府、產業和公民社會的健全社會市場經濟,再加上適當的公共資本、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組合。無論是在十九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或二十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都仰賴強大穩健的公共—民間部門合夥關係,打造、擴建改變美國人生活的嶄新基礎設施。

美國公眾或許知道,羅斯福新政(New Deal)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而生,但他們也許不明白,也有一道新政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登場,不過當時並未命名為新政。一八六二年和一八九○年,聯邦政府通過《毛銳爾法案(Morrill Land-Grant Acts)》,要求各州政府在中央所贈土地上成立公立大學與學院,提供轉型美國農業和工業所需教育和技能。一百五十年來,數百萬名美國公民得以接受教育。如果你曾就讀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喬治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亞利桑那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以及美國各州任何其他贈地學校,那麼你該對聯邦政府的《毛銳爾法案》心懷感激。聯邦政府資助第一套電報設備,從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Capitol Building)延伸至東北方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Baltimore)。20聯邦政府的《宅地法(Homestead Act)》免費讓予一百六十萬名農戶共一億一千萬公頃的公有地,21等同總土地面積的一○%;聯邦政府還頒布《太平洋鐵路法(Pacific Railroad Acts)》,授權發行國債,將土地贈予鐵路公司,進而加快建設境內東西橫貫鐵路基礎設施。


一九三○年,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即小羅斯福)提出新政,不僅納入全新的金融改革,更涵蓋公共工程管理局(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PWA)等級的大型聯邦計畫,以便推動基礎設施轉向第二次工業革命。22工程專案管理局(Work Projects Administration,WPA)招聘幾百萬名失業人士執行公共工程計畫,營造建物、建設道路以及管理公有地。23小羅斯福政府還設置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導入一項艱巨的發電計畫,即打造大水壩,為尚未電氣化的鄉村鄰里提供政府補貼的低廉水力發電。24之後政府更協助農村地區成立電力合作社,為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數百萬美國人輸送電力。

如前所述,一九五六年,聯邦政府頒布《全國州際及國防公路系統法案(National Interstate and Defense Highways Act of 1956)》,鋪設一套串連全國的道路系統,並催生郊區發展。25聯邦政府的《美國軍人權利法案(GI Bill)》為近八百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韓戰(Korean War)等退伍軍人提供免費高等教育,以便培養優質人力,打造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建設,並妥善管理順勢而生的新商機。26州際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郊區如雨後春筍般競相發展,因而在一九三四年成立聯邦住宅管理局(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FHA),協助幾百萬名美國人減輕購屋負擔(不過我得指出,聯邦住宅管理局承保貸款時經常歧視少數族群)。因此,綠色新政若想成功,也要仿效過去舉措才行。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是設計成集中式、由上而下的專屬工法,而且還必須垂直整合,以便創造規模經濟、回饋利潤給投資者。這種做法最終導致第二次工業革命步入尾聲時,躋身財經雜誌《財星》全球五百大企業的對象多半是美國公司,它們創造三十兆美元營收,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的三七%;僅動用六千七百七十萬名勞動人口,儘管全球人口高達三十五億。27這項統計數據為我們充分說明,工業時代的利益是如何分配。


這並非意味著,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這兩場工業革命的成果不曾普遍提升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在西方世界。平心而論,我們大多數人生活在高度發展國家,或許物質條件遠比那些未能趕上工業時代的先人優渥;但全球四六%近半數人口,每日生活費不到定義貧困分界線的五.五美元,充其量只能說是比他們的先祖輩稍微富裕一些,甚至也沒好到哪裡去。28與此同時,最富裕族群卻獲得壓倒性勝利。當今,全球億萬富豪榜單上,前八名的財富總值和地球上一半人口旗鼓相當,也就是三十五億人。29

反之,第三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的設計理念則是基於分散式、開放、透明,以利架構網路效應,而且還可以橫向擴展,進而讓幾十億遍布世界各地、各區的人們,能以極低廉的固定成本、趨近於零的邊際成本,透過實體和虛擬方式彼此互動。他們只需要一支可以連網的智慧型手機,大數據立即手到擒來,同時可即時造訪涵蓋幾百萬家其他企業以及所屬網站的全球網路。


一座分散式、智慧的後碳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平台,可能在商業、貿易和社會生活層面上實現更親密、更具包容性的互動關係,而且還將隨著個人、企業和社區直接交流,略過許多二十世紀時居中促成商務、貿易的跨國公司,順勢將全球化轉型為「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這道全球在地化趨勢賦予社會企業精神大規模擴張的可能性,激增的中、小型智慧高科技公司區塊鏈化,橫向擴展成合作型企業,遊走於全球網路範圍內。簡而言之,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奠基史上前所未見的規模,帶來商業貿易民主化的前景。

某種程度上來說,全球化轉為全球在地化,也正改變國家政府與地方社區之間的關係,即顛覆經濟運作和治理事務的責任歸屬,將大權從民族國家下放到各區自理。這種治理模式改變預示,人類在組織經濟、社會生活的方式將迎來一場革命性轉變。

若此,聯邦政府還有什麼作用?雖說聯邦政府將在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主要角色卻是在轉型第三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零碳經濟期間,制定全新的規範、法規、標準,稅收措施和其他金融獎勵措施。各大城市、郡級和州級政府將輪番上陣,自行為過渡至第三次工業革命典範訂定發展目標和執行成果、綠色新政路線圖、建築和部署措施。之後它們將在物聯網平台上跨境架構一套傳播網路、再生能源網路與行動網路組成的聯邦基礎設施網路,完整覆蓋建築區塊和人造環境。全新型態的商業模式深植於平台中,善用價值鏈和供應鏈產出的全新潛在總合效率,將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嶄新基礎設施共伴而生。


部分政治權力從國家下放至地方時將會改變治理的本質。雖然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政治,但是在這一個全球在地化時代,經濟發展將因為全球不同地區之間相互接軌更形發散。值此全球在地化時代登場之際,「地區賦權(Regional empowerment)」將是對仗的戰呼。

一些市場擁護派承認,全美基礎設施腐朽破敗的現象確實亟待解決,他們甚至也支持興建第三次工業革命智慧數位基礎設施,但是反對綠色新政,因為他們說,綠色新政意味著大政府將逐步侵犯公眾和企業的日常事務。他們比較屬意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祭出慷慨稅收抵免、補貼措施獎勵民營企業。民營開發商一旦拿到這些獎勵措施,就會願意出錢出力,資助改善現有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工程,並打造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

幾十年來,美國基礎設施民營化進程急速發展,但是因為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轉型第三次工業革命過渡期,已瀕臨崩壞邊緣。許多企業希望利用當前有關美國基礎設施解體的辯論,為接下來幾十年一舉民營化大部分基礎設施的計畫鋪路。

所有美國人賴以維生、茁壯的公共基礎設施正因為恐懼民營化烏雲罩頂,招致判斷失誤和政治不理智的非議。眾所擔憂的是,所有公民的日常生活將從此奉送給形形色色不負責任的商業利益團體,而公眾掌握的控制權僅微乎其微或根本付之闕如,有朝一日連使用或改變那些維繫日常生活的服務也將更不可行,幾乎是咫尺之間,民主治理與監督制度就要棄械投降了。這已然發生;遺憾的是,不僅美國獨見,其他國家情節較輕,但也難逃一劫。

還有更可怕的惡兆,試想民營化所有建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智慧數位基礎設施的前景。一方面,在一套全球神經系統中串連每個人,而且既然他們都是這個多元、天涯若比鄰的大家庭一份子,只要他們願意,就能在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前提下,擁有接觸其他每個人的機會。這一幕讓人心嚮往之,對那些認定地球就是每個人的大家庭和遊樂場的年輕世代來說尤為如此。但另一方面,要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智慧數位基礎設施完全被跨國公司獨占,它們非但絲毫不為自己服務的社群擔起責任,還免費授權它們監視每一名公民的生活,出賣它們搜集的個資給第三方當作行銷和廣告用途,甚或販售給政黨和遊說團體用以推動議程的話,到時候該怎麼辦?

我愛用谷歌(Google),它就像是藏寶箱。每當我有疑難雜症得找答案時就會求助谷歌大神;然而,要是全天下只剩谷歌這具搜尋引擎,全世界每個人都非得求助於它不可,那該怎麼辦?臉書(Facebook)是了不起的服務,海納全球二十三億二千萬人,打造史上最龐大的擴增虛擬群體。30但是,倘若臉書是我們可以與全球「接軌」的唯一論壇,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將受到存取準則、全天候監視、演算法治理所約束。亞馬遜(Amazon)也是半斤八兩。這家企業的全球物流網路令人讚嘆;但是,假使亞馬遜成為我們彼此互寄物品的唯一遞送業者,那麼所有人都要聽從亞馬遜指示,並任由它持續監視我們日常的魚雁往返。這種全新場景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實就在眼前了。⋯⋯【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全球綠色經濟新政策:化石燃料將在2028崩盤,以及能拯救地球生命的經濟方案》(商周出版)】

 
書名∣《全球綠色經濟新政策:化石燃料將在2028崩盤,以及能拯救地球生命的經濟方案》
作者∣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20年 3月 7日
暢銷書《物聯網革命》作者,再度洞見未來面對氣候變遷,這是拯救未來最重要的經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