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7-01-01隨身攜帶的節奏箱子 565 期

Author 作者 文詠萱/沒有音樂不能活,本刊編輯。
木箱鼓在西班牙文中稱為cajón,音譯為卡轟,在西班牙語中意思為木箱或是抽屜。木箱鼓的起源並無文獻記載,但多被認為可能起源自18世紀祕魯地區的非洲奴隸。

當時被交易到秘魯的非洲奴隸,身懷與生俱來的節奏細胞,卻因為法律規定奴隸在秘魯禁止演奏、打擊樂器,因此奴隸使用當時用以包裝茶葉、蔬果用的木箱子或是木盒子自製樂器娛樂。當有警察到時,奴隸只要好好地坐在箱子上,看起來就像在認真工作一般。當時木頭箱子多是以薄木板製成,易受濕度與太陽照射而龜裂或是翹曲,在擊奏時會因為這些裂縫發出嘎嘎聲,形成天然小鼓響線的聲音。到後來木箱鼓被使用在秘魯傳統儀式中,發展至今,木箱鼓已經成為秘魯等地區傳統民間音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今的木箱鼓多為長方形柱體,背面挖有圓孔,聲音會在箱子內共鳴,再透過圓孔擴大傳出聲響。在打擊面的內部, 多裝有吉他弦或是小鼓響線,讓聲音聽起來如小鼓一般有著沙沙的聲音。演奏方式主要是利用雙手拍打木箱鼓不同位置,可以發出不同頻率、音色的聲音,不同手勢技巧也能使木箱鼓發出特定聲音,另外也會有人使用腳板或是道具做出不同的聲響。

木箱鼓因具方便攜帶的特性,而在世界各地掀起流行,除了在佛朗明哥 (Flamenco)與倫巴(Rumba)等拉丁音樂中使用外,也常常在街頭現場表演中看得到。另外,隨著木箱鼓傳到不同地區,會因當地音樂風格、文化差異等原因,出現變形形體。現在常見的改良木箱鼓包含康加木箱鼓(conga cajón)、邦哥木箱鼓(bongo cajón)等。

 



上圖:製造師傅為木箱鼓打洞。(shutterstock);下圖:吉他與木箱鼓為踢踏舞伴奏。(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