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9-11-01微波食品包裝到底在爐子裡經歷了什麼? 599 期

Author 作者 劉岱泯/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屏東大學應用化學系;廖美儀/屏東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
相信很多人都有到便利商店購買微波食品的經驗,從冷藏架上各式各樣的食物中挑選好自己想要的,結帳時店員再使用微波爐加熱,不一會兒,馬上就變出一道熱騰騰的餐點,這種便利性滿足了許多消費者。除此之外,在生鮮超市也可以看到玲瑯滿目的微波食品,買回家後只要將這些微波食品放入微波爐,按幾個按鍵,不出幾分鐘即可享受到美味的熱食。隨著大眾對食安的重視,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會問:微波食品到底安不安全?
 
食物本身的安全,可在製作與調理過程就各項衛生條件來把關,但食物送到消費者手上前,還須經過各種不同的包裝方式。微波食品的包裝,與食用前的最後一道程序──微波,很可能是決定微波食品是否能安全吃下肚的關鍵。

 

圖一:超商微波食品架。(作者提供)
 

微波與塑膠製品間,存在什麼關係?

市售微波食品的包裝多為塑膠類製品,塑膠包裝有其便利性,例如透明塑膠容器可以讓消費者清楚地看到食品的內容,而其輕薄的特性也方便攜帶。就衛生的觀點來看,塑膠包裝提供良好的包覆性,一次性的使用型態也讓食物較不會受到外在環境汙染。不過,這些塑膠包裝的微波食品,在進五臟廟前得先經過微波加熱,才能擺脫冷冰冰的樣態、變為熱騰騰的美食。
 
塑膠包裝跟著進入微波爐加熱是否安全,首先必須了解微波爐加熱食物的原理。微波是一種電磁波,一般家用電磁爐產生的微波波長約為12公分,當食物置放在微波的環境下,食物內所含的水分子會因此轉動進而產生熱能、加熱食物。
 
由於包裝的塑膠主要成分並非極性分子,因此並不會如食物般因為微波而被加熱,然而包裝會接觸到受微波加熱的食物,因此食物加熱後的溫度,才是決定塑膠包裝是否會釋放有毒物質的關鍵。塑膠製品是目前最常見的食品包材,通常包裝上都會標示國際通用資源回收碼,分為七大類,每種塑膠材質的耐熱範圍不一樣,超過容許的溫度範圍便可能釋放出有毒物質。

可微波容器,憑什麼可以拿來被微波?

並非所有容器都可以放入微波爐,例如有尖端的金屬容器或皺褶的鋁箔在微波時會產生電弧火花,相較來說塑膠容器就沒有這個問題,因此成為最常見的微波容器。但塑膠也不是完美無缺,其中最大的疑慮就是:這類容器是否會在微波過程中釋放有害的物質,而關鍵的問題在於食物加熱後的溫度對這些塑膠容器的影響。圖二介紹了七大類塑膠,其耐熱程度不一,如果加熱後食物的溫度不超出塑膠容器的耐熱範圍,相對之下就是安全的。
 
另外,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針對各種塑膠容器在正常微波爐加熱下可能釋放有害成分的量進行一系列的測定,訂定的量必須低於動物實驗確定的有害劑量的1%甚至是1‰,才可以標註為「可微波加熱」。使用可微波加熱的塑膠容器來進行微波時,也要注意其標示的加熱溫度與時間,以確保吃下肚的微波食物安全無虞。......【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