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9-02-01豬,你快樂嗎?豬隻飼養福祉大學問 590 期

Author 作者 羅玲玲/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
明太祖朱元璋曾因見一婦人餵豬而道「無豕不成家」,福州人也有「一豬二子三女婿四先生」一說,可見豬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財富的來源,也是溫暖、可靠的象徵。養豬人養豬的目的是為了累積財富,春天買頭小豬,到了秋天可以賣掉換錢,也可做成豬肉加工品,度過漫漫冬日。

中醫有云:「豬肉性平味甘,潤腸胃、生津液、補血、補腎氣、解熱毒。」豬肉,一直都是華人主要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消費者在享用美味豬肉的同時,並不清楚現代化豬隻的生產過程。據調查指出,臺灣消費者最在意豬肉的是新鮮、安全衛生及美味。而世界動物健康組織最近指出,動物健康與福利間有很強的關係,因此改善福利通常會帶來較佳的性能與安全的動物產品。

 

豬豬,我們是什麼關係?

小時候,在鄉下同學家那黑色泥巴地的房間裡,上層當床睡,下層給豬住,那時的豬隻是人們的好朋友。然而,現代人養豬趨向企業、科學化,為獲取較大的利潤而增加飼養頭數;為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所以,畜舍建築與飼養方式從粗放變集約,並從吃副產物或廚餘到營養成分計算精準的飼料。同時,由於人們不喜歡吃肥肉,所以透過遺傳改良,希望瘦肉愈來愈多;因為怕初生小豬會咬母豬乳頭,剪了小豬的針齒;因為不喜歡豬肉的腥臭味,所以在仔公豬時去勢。

這些作業方式讓人們可以吃到好吃又便宜的豬肉,然而,人類的永續生存面臨地球環境變遷、動物及人類關係的挑戰,更有糧食不均、疾病及產品衛生安全等問題。1990年代末,馬來西亞立百病毒(Nipah virus)的戰爭中,牽涉到馬、蝙蝠、豬及人;去(2018)年 8 月中國開始發生的非洲豬瘟,第一個案例的路徑可能是由俄羅斯賣到中國東北的紅腸,人吃剩後的廚餘拿來餵豬所致,這些循環都造成豬或人的浩劫,提醒著人類要維護豬與養豬產業,因為牠提供便宜又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

 

回溯動物福祉的起點

經濟動物福祉的濫觴始自1822 年英國的馬丁法案(Martin Act),這是 一個防止殘酷與不當虐待牛,並把動 物視為生命加以保護的法令。1962 年,卡森(Rachel Carson)女士出版《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訴說DDT 殺蟲劑濫用造成生態的改變,若不停止這樣的行為,森林將不再鳥語花香,這是第一本人類在檢討環境、動物及人類關係的書,也造成大家對生態的重視。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由於機械化與科技化的改進、生產效率的提升,再加上規模化與集約化的生產,促使英 國哈里遜(Ruth Harrison)女士於 1964 年時,在她所出版的《動物機器:新工廠化農場經營產業的真相》 (Animal Machines: An expose of the new factory farming industry) 一書中,提醒人類新式企業化的養豬產業可能對動物造成深遠影響;隨後,英國於1965 年旋即發表布蘭貝爾農 場動物福利報告(Brambell Report of farm animal welfare),並且成立農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mmittee, FAWC),更於1979年提出「動物都有渴求轉身、 弄乾身體、起立、躺下和伸展四肢的 自由」,據此確立動物福祉的5個自 由,也是各類動物服膺的評估各類動 物福祉的指標,這5個自由分別是: 1.免於飢渴及營養不良的自由。 2.免於傷害與病痛的自由。 3.免於棲息不適環境的自由。 4.免於剝奪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 5.免於恐懼、沮喪及鬱悶的自由。

用當前的尊嚴 養未來的畜產

對於動物福祉,歐盟國家的信念是普遍立法、全面保護並相信立法與教育。當中,英國的動作對歐洲影響至鉅,許多的法案也陸續得到編制,包括促成2006 年歐盟全面禁止以頸鍊 栓養母豬、2013 年懷孕母豬廢除狹 欄(sow stall)及母豬除懷孕初期28 天外需被群養等(圖一)。另方面,臺灣也於1998 年公布動物保護法, 並經數次修正。起初,大多著墨於伴侶動物,2007 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成立經濟動物專家團隊,2017 年公 布「豬隻友善飼養系統定義與指南(下稱豬隻友善指南)」,其提供養豬人提升場內豬隻動物福祉的方向。動物福祉或動物福利的概念包括許多因素,因此很難給予獨特的定義。按英國動物福利專家亞波比(Michael Calvert Appleby)描述,動物福利是指「在人的照顧、監督或影響下,(一群)動物對生理、環境、營養、行為或社交需求的福利狀態。」此外,也強調人的責任在動物福利的重要性,適當的畜牧管理技術與疾病管制可以滿足動物的生理、環境及營養需求,但不能代表人類的監督或影響都保證會滿足動物的需求,故需特別注意集約的畜牧管理因素。

圖一:懷孕母豬的狹欄與群養個飼欄。(作者提供)

動物福祉的三大因素是由「心靈、身體與自然本能行為」構成──豬隻生產者著重豬隻健康、疾病、繁殖與生長方面的同時,也希望豬隻愉快的生長,免受痛苦與緊迫,以得到良好的豬肉品質;追求生產效率之外,也盼能顧慮到動物自然本能的行為。而豬隻的生產管理,是針對種豬與肉豬作分類與分段飼養──種豬主要關切的福祉議題,在於懷孕母豬的狹欄飼養與哺乳母豬的分娩固定架;肉豬的議題則集中在初生仔豬的剪針齒、仔豬剪尾、仔公豬去勢;與兩者皆相關的福祉議題則包括環境的豐富化及畜牧管理人的特質。......【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