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10-01科幻中的未來醫學 586 期

Author 作者 李偉才/香港科普作家。
說出來大家可能感到訝異《星際大戰》電影系列令筆者最為震撼的一幕,不是那些長度超過一公里的太空 船、死星(Death Star)的最初現身, 或是凌厲激烈的太空戰爭場面(因為這些都只是科幻小說經典情節的視覺重現),而是男主角路克.天行者 (Luke Skywalker)被黑武士達斯.維達(Darth Vader)斬去手臂後, 手臂重新生長而完全康復的那一幕!

一心以為手臂被斬後,男主角會成為好像武俠電影《獨臂刀》中的悲劇英雄人物。枉我是個科幻迷,卻跟其餘觀眾一樣被編劇愚弄,竟然一時間忘記了:未來世界中當然有「未來的醫學」囉!

醫師專用的神奇儀器

如果大家跟我一樣是第一代的《星艦迷航記》迷的話,則我們對科幻世界中的「未來醫學」其實很早便有認識。 還記得「企業號(Enterprise)」上的醫生李奧納德.麥考伊 (Leonard H. McCoy)手上常常拿著的醫療器材「三度儀(tricorder)」嗎?當頸上掛著聽筒仍然是醫生的最重要標誌之時,麥考伊的三度儀,只要掃描人體就能判斷疾病的超級功能就跟魔術(巫術?)差不多。

筆者萬萬想不到的是,這個本應在23 世紀(《星艦迷航記》所設定的時代背景)才出現的科技,在有生之年已經出現了。大家在閱讀本文時,手腕上可能已經帶著一隻不斷監察著你的身體狀況的多功能手錶,包括測量每日走路步數、心率、睡眠品質等。不要忘記現在才是21 世紀初,有誰知道真的到了23 世紀,麥考伊的三度 儀是否已經過去,甚至要在博物館才找得到?此外,船上醫療室每張病床 床頭的生理狀態動態顯示,在 1960 年代屬非常先進,但在今天病床旁都有生理監視器,能夠隨時測量病人的血壓、心跳、心電圖、血氧飽和濃度和呼吸等數值,基本上已實現。

一些人認為成書於1818年的《科學怪人》是歷史上第一本科幻小說。如果我們同意這個觀點,那麼醫學和生物改造一早便和科幻創作結下不解之緣。大家可能知道,作者雪萊是受到剛剛發現的「生物電(bioelectricity)」 現象而獲得到創作靈感的。200 年後,在公共場所幾乎到處可見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所用的原理,跟佛蘭克斯坦用以激活「科學怪人」的技術幾乎一樣。至於激烈程度小得多的應用,最普遍的,則是復健醫學常用的電療法之物理治療方式。(現今中醫的一些派別,也把微電流刺激與針灸結合起來。)

有關生物改造的經典科幻作品,當然是科幻大師威爾斯於1896 年寫的《莫羅博士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令人驚訝的是,遺傳學在當年仍只在萌芽階段,而基因的確立和DNA 結構的發現還在半世紀後 的未來,但威爾斯已經大膽地假設人類(至少是故事中的瘋狂科學家)擁有改造生物的能力,從而將人和獸之間的界限模糊起來。

然而,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未來醫學」故事,首推中學時期讀的、由美國作家西里爾.孔布魯斯(Cyril M. Kornbluth)於1950年所寫的短篇故事《黑箱子》( A Little Black Bag)。要知當年醫生出診時,都必然帶著一個黑色的醫藥箱(多是皮革製並於開口處由橫向的金屬條封口),而故事正正描述一個庸醫,因為無意中拾到一個來自未來的「醫療箱」而成為了一代名醫的經過。

這是一個十分精采的科幻意念。的確,另一位科幻大師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名言是:「任何足夠先進 的科技文明將會跟魔術無異。」請試想想,在500年前的醫生看起來,今天的醫生所能做的,不是跟魔術一樣不可思議嗎?

不要說500年後,就只是100年後,我們的醫學會變得如何不可思議?這固然是任何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更是科幻作家不能勿視的重大課題,因為它既是創作意念的一大靈感泉源,也是描述未來世界時必須考慮的道具佈景(就像「天行者」的斷臂一樣)。

《黑箱子》是短篇小說,在長篇科幻小說之中,以醫學為題材的首推詹姆斯.懷特(James White)所創作的 《太空醫院》(Sector General)系列 (共13 本作品,創作橫跨上世紀 60~90 年代)。系列的背景是較為遙 遠的未來,那時人類已經跟眾多的外星族類建立起友好的關係,而故事主人翁是一間星際太空醫院裡的出色醫生。系列的故事便是講述他遇上各種稀奇古怪的醫療事故,不少都跟外星人有關。系列中既有短篇故事集(如 Hospital Station),也有長篇的小說(如 Star Surgeon 和Blue Code – Emergency)。在筆者看來,這些小說雖然未算頂級的科幻,但其中包含了豐富精采的想象也很富娛樂性,是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科幻系列。......【更多內容閱讀科學月刊第5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