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文章分類 -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1年
  • 2010年
  • 372期-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專輯(2000年12月號)
  • 108期-化學元素週期表(1978年12月號)
  • 60期-激素(1974年12月號)
  • 2008年
  • 2009年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生活周遭真實的Pokémon
2016.11.01
生活周遭真實的Pokémon
作者 / 盧勇仁/中興昆蟲系畢業的昆蟲宅,愛往山上跑,也愛逛...
563期
Pokémon GO,這款以行動裝置平台進行擴增實境的遊戲讓不分男女老少人手一機,穿梭或聚集在城市、公園綠地等不同地方抓寶。成語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一件事情之熱門,現在則要說是萬人「充」巷,像是北投公園、新竹南寮漁港...
擴增實境Pokémon皮卡丘動植物
Pokémon GO 背後潛伏的危險
2016.11.01
Pokémon GO 背後潛伏的危險
作者 / 林以正/心理學博士,於臺大心理系任教24年後退休,研...
563期
走在學校附近的街道上,沿途有不少的茶飲店,不算便宜卻又門庭若市,排隊的人佔據了整個人行道。波霸奶茶、茉莉綠茶、烏龍拿鐵,每一杯都用美味呼喚著顧客。
社會刺激心理大腦成癮
前往世界秘境尋找珍獸!
2016.11.01
前往世界秘境尋找珍獸!
作者 / 游崇瑋/畢業臺師大生科所,為兩棲爬行類專家。目前轉...
563期
在Pokémon GO中,我們著迷於發現新的遊戲物種並且捕獲、登錄到自己的遊戲圖鑑內,也積極想辦法讓自己的遊戲物種進化,期待站上道館館長的光榮時刻。
野外觀察牧氏攀蜥 藍腹鷴穿山甲
如何評估地震危害與風險?
2016.10.01
如何評估地震危害與風險?
作者 / 詹忠翰。王郁如。李雅渟。馬國鳳。
562期
位處於板塊交界的臺灣,地震成了無可避免的宿命。但除了消極地恐慌地震可能造成的災難,藉由跨領域的合作,或可積極地將地震造成的損失以及衝擊最小化。
地震路徑效應地震波板塊
隱沒板塊與深震的生成
2016.10.01
隱沒板塊與深震的生成
作者 / 曾泰琳/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地震學。國...
562期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是由多個約100公里厚的板塊所組成,板塊間的相互運動造就了現今觀測到的地震、火山活動等分布與地表形貌等。
隱沒板塊瓦班氏帶板塊運動
地震災害及成因
2016.10.01
地震災害及成因
作者 / 溫國樑。林哲民。郭俊翔。黃雋彥
562期
現實生活中,地震雖不是天天可以感受得到,卻是與每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大事,是時候該多瞭解些地震災害的成因。
地震 震源效應壓縮地震波剪力波集集地震
光調控生理時鐘之神經地圖
2016.09.01
光調控生理時鐘之神經地圖
作者 / 張宜婷/陳示國
561期
過去研究,科學家已經知道人類的生理時鐘跟光有關,人體主要接收光的部位為眼睛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我們熟知人類有2種不同感光細胞──視錐與視桿細胞,分別將光的顏色與亮暗,轉成神經傳導訊號,透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
生理時鐘感光細胞視交叉上核視網膜下視丘路徑
幫基因裝上一個開關—後基因標的時代關鍵工具:Cre重組酶與loxP序列
2016.09.01
幫基因裝上一個開關—後基因標的時代關鍵工具:Cre重...
作者 / 鄭淵仁/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博士候選人,研究利用微...
561期
由2007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於1980年間所建立的「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標的(gene targeting on mouse ES cell)」技術幫助下,生命科學家能夠改變實驗小鼠染色體DNA上的基因組。
基因Cre重組酶loxP序列
與再生醫學的拚搏—何慧君
2016.08.01
與再生醫學的拚搏—何慧君
作者 / 李依庭/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
560期
「其實人生都是一連串的驚喜和意外,不要覺得發生在你身邊不預期的事情是很不能接受的,因為不預期的事情佔人生十之八九。」笑容滿面的何慧君說著,也因為這樣坦然接受人生中各種機會與挑戰,讓她在幹細胞領域研究上有許...
何慧君醫學系幹細胞
走訪大腦中的未知─張玉玲
2016.08.01
走訪大腦中的未知─張玉玲
作者 / 李依庭/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
560期
在現今社會中,由於醫療資源的豐富, 男女平均年齡持續提高,伴隨而來的腦部老化使得「失智症」也衝著已開發國家而來。
張玉玲心理系心理學新秀獎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
勇敢選擇人生—王慧菁
2016.08.01
勇敢選擇人生—王慧菁
作者 /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560期
在科學之前,理應無分性別。然而女性在成為科學家的路途上,卻可能遭遇不同於男性的阻礙。王慧菁說,在臺灣,許多女性研究者因家庭壓力因素而難以繼續深造。2016年,王慧菁獲得臺灣女科學家新秀獎肯定,除了在研究上有卓...
科學科學家pre-S基因肝癌生醫領域王慧菁
深入剖析生物化學—陳瑞華
2016.08.01
深入剖析生物化學—陳瑞華
作者 / 文詠萱/喜歡編寫故事與看海,本刊編輯。
560期
陳瑞華為訊息傳遞與蛋白質修飾的專家,研究領域擴及基礎細胞學、癌症學與神經科學,科學成就突出,重大發現均刊登於國際高水準頂尖期刊。
生物化學陳瑞華癌症DNA修復領域訊息傳遞路徑
創客時代所需的計算思維與科技教育
2016.07.01
創客時代所需的計算思維與科技教育
作者 / 洪士灝/任教於臺大資訊系,密西根大學博士,鑽研電腦...
559期
『我們必須做的是找出一條完全不同路。教育系統需要的不是修正微調,而是徹底改變。』
創客時代資訊科技人工智慧計算思維科技教育
科學Maker與公民科學計畫
2016.07.01
科學Maker與公民科學計畫
作者 / 江宏仁/東京大學物理博士,目前為臺大應力所助理教授...
559期
「科學Maker」是一個臉書科學社團,目前約有29000人加入,主要的成員包含老師、關心科學與教育的各階層朋友。社群主要任務為在設計製作科學儀器與推廣在家進行屬於自己的科學研究。
科學Maker科學研究手機顯微鏡光學科學
尋找生命的價值—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2016.07.01
尋找生命的價值—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作者 / 林德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
559期
「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即是以這樣的思維為前題出發,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廣邀所有關心環境和生態的民眾加入成為公民科學家,以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為工具(路死記錄APP),拍攝記錄野生動物的死亡事件後上傳至路死資...
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環境永續生態
神經科學新技術─如何解開大腦的神祕訊息?
2016.07.01
神經科學新技術─如何解開大腦的神祕訊息?
作者 / 陳摘文/於臺大與德國歌廷根大學取得電機學士與神經科...
559期
每天當你睜開雙眼,流暢的高畫質影音便自動傳入你的大腦,毫不費力地,大腦對這巨量的訊息進行即時分析,辨識出影像中的每張面孔,跟記憶中上百張臉比對。依據過去的經驗,你做出了決定。你的念頭在一瞬之間抵達了位於左...
大腦神經科學神經元神經細胞電位差動作電位分子探針
腦內的三維立體顯微世界
2016.07.01
腦內的三維立體顯微世界
作者 / 林志勇/清華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果蠅的...
559期
大腦是人體內最精細的器官,是由千億個神經元、比神經元更多的神經膠質細胞(glia cell)和廣泛分佈的血管共同形成的三維結構體。神經元則是目前公認為構成腦的基本功能體。
大腦神經科學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突觸縫隙連接體神經圖譜
用光與化學分子控制大腦!
2016.07.01
用光與化學分子控制大腦!
作者 / 連正章/侯文賢/王凱誼/高敏華
559期
要解開大腦之謎,就像是要了解一支機械式或電子式手錶一樣,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將它全部拆解,了解每一個零件例如齒輪或電阻的位置與特性、零件間如何連結、與局部迴路的功能。
大腦聯結體時代光遺傳學化學遺傳學光敏感性離子通道氯離子幫浦神經科學陽離子通道
彗星獵捕手
2016.07.01
彗星獵捕手
作者 / 王祥宇/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
559期
網路公民科學是近十年來因網路普及而興起的科學研究方式。科學家在網路上號召對於科學有興趣的民眾,利用閒暇時間進行大量資料或是影像的分類、辨認或是紀錄等,透過共同參與來幫助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以便在短期間內完...
公民科學彗星獵捕手小行星帶彗星廣角相機
螢火蟲氣象網-網路公民科學在氣象觀測的應用
2016.07.01
螢火蟲氣象網-網路公民科學在氣象觀測的應用
作者 / 林博雄/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主授大氣測計學,另開設...
559期
地球天氣與氣候可經由空間與時間尺度加以區隔。空間與時間尺度相互對應成宏觀尺度(macro-scale)、中尺度(meso-scale)以及微尺度(micro-scale)三種尺度,所對應的天氣與氣候動力過程的物理數學簡約性也有程度上的不...
網路公民科學天氣氣候氣象觀測天氣觀測網
LASS的理念與經驗分享
2016.07.01
LASS的理念與經驗分享
作者 / 許武龍
559期
LASS的願景來自哈爸腦海中突然蹦出的一個希望,就是各式各樣的環境感測值,能夠很容易在地圖上顯示與查詢,並藉由盡可能的開源與開放,讓所有人都有能力自製所需要的感測器,並且完全開放所有資料,造福所有的使用者。
LASS公民科學環境感測值感測器
LASS的下一步:從環境感測到環境教育
2016.07.01
LASS的下一步:從環境感測到環境教育
作者 / 陳伶志/謝欣紘
559期
LASS(Location Aware Sensing System)是一個網路上的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系統社團,秉持著開放硬體、軟體、資料以及心胸。
LASS環境感測環境教育公民科學
3D列印應用在科學教育的經驗分享
2016.07.01
3D列印應用在科學教育的經驗分享
作者 / 陳麗淑、宋祚忠、葉佳承(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
559期
海洋科學及科技推廣是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重要的任務之一。海科館主題館在2014年開幕時,創客(Maker)早已在國外風行多年,並且迅速傳入臺灣,相關周邊設備發展漸趨成熟,尤其是3D列印技術。
3D列印科學教育海科館創客精神科學教具
解析複雜的生命現象—系統生物學
2016.06.01
解析複雜的生命現象—系統生物學
作者 / 阮雪芬/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
558期
系統生物學結合了計算和實驗方法來分析複雜的生物系統,主要著重在以系統的角度了解生物體內分子的功能和活性,是一門可以應用於探索各種生物學問題的研究方法。
基因體學DNA序列資訊訊息核糖核酸蛋白體學質譜技術無膠體技術
大數據分析—探索老藥新用
2016.06.01
大數據分析—探索老藥新用
作者 / 黃振綜/現為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博士班學...
558期
藥物研發是一種極費工時且具高風險、高產值之過程,一個成功的新藥從開發到上市平均需耗費10~15年,開發成本甚至高達數億美元。研發過程包含三大階段:藥物探索、臨床前試驗與臨床試驗。
藥物多標靶藥理標靶分子基因表現圖譜系統生物學
網路生物學—以「網路」探索生命奧妙
2016.06.01
網路生物學—以「網路」探索生命奧妙
作者 / 許家郎/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558期
「網路」是一群點與線的集合,點代表一個物件,而線代表兩個物件的「關聯性」, 此關聯性可以很具體,也可能很抽象。
細胞代謝反應轉錄因子生物網路
屬於自己的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2016.05.01
屬於自己的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作者 / 曾世平/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現任國家太...
557期
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全球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波尼一號(Sputnik I),多年以來,利用衛星科技來實現過去許多辦不到的功能,例如通訊、導航、災防、環保、氣象等等,太空應用的廣度與深度無遠弗屆。
衛星衛星科技太空科技福衛五號衛星遙測技術太空科學
關關難過關關過—精密的光學遙測酬載
2016.05.01
關關難過關關過—精密的光學遙測酬載
作者 / 黃柏瑄。
557期
福衛五號的正式名稱為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是我國福爾摩沙系列衛星的第四個衛星計畫,它是一顆重達450公斤的光學遙測衛星,屬於地球觀測衛星的一種。
福衛五號福爾摩沙系列衛星衛星光學遙測酬載CMOS影像感測器
發射後的挑戰—影像處理與調校
2016.05.01
發射後的挑戰—影像處理與調校
作者 / 黃楓台/1991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而後分別於...
557期
福衛五號系統經過多年的研製,如今已到最後階段,目前衛星系統正在太空中心做運送前的測試,預計今(2016)年年中運到美國與發射載具完成整合測試後,便可以準備發射。
福衛五號影像處理衛星遙測衛星獵鷹九號火箭
從人工到自動 氣象觀測儀器改良大躍進
2016.04.01
從人工到自動 氣象觀測儀器改良大躍進
作者 / 宋紹良/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現為中央氣...
556期
氣象觀測是天氣預報及大氣科學研究之基礎。自古以來,天氣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人們很早就試圖了解大氣中各種現象的狀態及變化情形,從每個人自身的感受出發,用眼睛、用身體去感知所處環境的天氣變化,日復一日,人類對...
氣象觀測大氣科學熱平衡液柱式溫度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購物車 0
  • 會員登入
  • 購物須知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傳真電話:+886-2-2363-5999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